
广州越秀区发布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示,南乳花生拟入选。
阿六讲:南乳花生,广州人简称叫“南乳肉”,因为广州人将花生米叫做“花生肉”。
南乳肉最早跟鸡公榄一样,属于一种穿街过巷叫卖的广州传统零食。新闻中提到,南乳肉是清末广州一个叫“盲公德”的盲人所创。可能因为这个缘故,之后好多年,卖南乳肉成为了广州盲公专有的“揾食”(谋生)行业,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为鼎盛。
以前卖南乳肉的盲公“装备”虽然没有卖鸡公榄的那么鲜艳夺目,不过,也是有“标配”:一顶草帽,一个饼干罐(装南乳肉),一支盲公竹。而叫卖声亦有统一的叫法:第一声叫“卜卜脆,南乳肉”,第二声补充叫“南——乳肉”,再有几下盲公竹在麻石街上面敲响的“笃笃”声“和唱”。这就组成一首独特的南乳肉叫卖“金曲”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的南乳肉,是用旧书报纸包成一个圆锥形为一包,卖一两毫子,里面的南乳肉一般由=有十几粒。讲到味道,因为以前南乳肉都是盲公当日做好的,所以新鲜松脆,比现在商店摆卖的那种塑料包装的要好食。
盲公卖南乳肉到如今至少消失了30年,得益于政府各项慈善工作的推进,盲公不用日晒雨淋的辛苦谋生,“卜卜脆”只能成为记忆。